编撰:苏子悦
老毕近来摊上事了,而且是大事儿。4月6日,央视主持人毕福剑一段酒桌上的即兴唱评《智取威虎山》的视频在网络中流出,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《我们是工农子弟兵》的著名选段,他在又唱又评中使用羞辱性词汇,引发舆论哗然。
舆论纷纷追问:究竟是谁把这段视频传到网上的?这个“神秘人”为什么要这样做?如果跳出老毕事件来看告密者文化,告密行为背后的普遍心理动机是什么?
历史学的观点:国人告密文化源远流长
告密行为在中国古已有之,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。数千年来,告密之风不绝于史,其流毒广、牵连众、影响深,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――告密文化。秦朝商鞅变法后以法令的形式公然鼓励告密,据《史记·列传·商君列传》中记载,“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,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,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。”
随着专制与集权政体的确立和完善,告密文化自然也就越来越盛行,而由于专制体制下沟通双方的信息传递不对称,最高统治者就更加看重告密文化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,此后,历代皇帝又设东厂监视锦衣卫,再设西厂监视锦衣卫和东厂,复设内行厂监视锦衣卫和东西厂,甚至利用江湖流氓建构更为庞大的眼线和告密网络。这种复杂的四重监视体系,培训了庞大的告密者队伍,成为专制王朝的最大帮手。
心理学成因解释:幼时的“道德观念发展”不健全
除去历史原因,在心理学层面解释这个现象,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: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、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,共分为前道德阶段(1—2岁),他律道德阶段(2—8岁),自律道德阶段(8—11岁),公正道德阶段(11—12岁)。其中,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、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。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,但不了解其意义。他们常以表面的、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。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,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。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,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,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。
环境能够深刻影响行为,没有抵御外界的诱惑可能告密
伟大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:“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,我可以保证,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,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——医生、律师、艺术家、巨商人,或者乞丐、窃贼,不用考虑他的天赋、倾向、能力,祖先的职业与种族。”华生深谙环境对人类行为的深远影响,才敢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。
那么你呢?自己内心良好的道德感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无往而不利吗?
无论如何,告密文化让人不寒而栗,人民日报也曾发出如下文章:
人民日报: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
之前有报道称,山东某高校期末考试一道试题是: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。考题一披露,网友直呼“神题”。
对此,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:不告密、不揭发,与其说是一种可贵品质,不如说是一条道德底线。告密成风的社会,是人人自危的社会,告密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,甚至相互侵害,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,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。
面对选择,你有不告密的权利
电影《闻香识女人》中,中学生查理见证了一件恶作剧,学校胁迫学生供出朋友,查理不想出卖朋友,却要面临被学校勒退的威胁。最终,查理还是选择了沉默,最后中校弗兰克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获得了在场学生的如潮掌声,查理也获得了继续在校学习的机会。
“不出卖别人以求前程”,是正直,也是勇气